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406阵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406阵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这个问题主要看距离多近了,近海的范围很广,远超过了坦克火炮射程。坦克的火炮射程可不远,有效射程二三千米左右,而战列舰火炮射程可是很远。两种兵器不属于相克关系,坦克是陆战之王,主要是在陆地战场上耍威风。战列舰是海上所有军舰兵器中单个作战能力最强大的,属于海上的霸王。坦克与战列舰都是王者,不过各有各的活动地盘,坦克主要是在陆地上打击坦克等硬装甲目标,所以坦克主要发射的炮弹也是以穿甲弹、破甲弹为主。战列舰主要特点是船坚炮利,火炮射程远,威力大,舰体装甲厚重,抗打击能力强,主要是用来打击各种舰船目标。
目前已经没有了战列舰这个舰种,世界上最后退役的一艘战列舰是美国的“依阿华”级战列舰“密苏里号”,我们也只能拿它来和现代坦克做对比了。为了方便理解,我们就让美国的M1A2坦克与美国的“依阿华”级战列舰“密苏里号”按照题目所说的打一场“窝里斗”,看看谁厉害。
坦克与战列舰对打主要就看火炮射程威力了,美国的M1A2坦克装备120毫米滑膛炮,其最大穿甲深度约800毫米,射程也就是二三千米左右时管用,不同射程穿甲深度不同。如果用M1A2坦克对抗美国的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就必须要处于3000米左右的距离,最好是在近点,进入到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的火炮射击死角之内。
再说说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的性能。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的舰体装甲312毫米,舷侧装甲307毫米,都是倾角19度。主炮塔正面495毫米,司令塔正面445毫米。总体来看,其基本都是在M1A2坦克火炮穿甲深度之内,也就是说理论上美国的M1A2坦克是可以击穿”密苏里”号战列舰的,也就意味着它可以和“密苏里号”一叫高低。3000辆坦克合力可以对“密苏里号”进行切割式的打击,打报废为止。请注意,这只是理论上,不是实际情况。
看看“密苏里号”战列舰的火炮对M1A2坦克所有造成的伤害。9门406毫米主炮,射程最大约42公里,发射高爆弹时(弹头重862公斤),可对地面炸出直径15米深6米的爆炸坑;发射穿甲弹时(弹头重1.225吨),在近距离可以击穿820毫米左右的垂直均制装甲、20公里距离可以击穿508毫米装甲、27公里处可以击穿381毫米厚的装甲。由此可见,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在坦克火炮有效射程内的穿甲深度不如美国M1A2坦克好,也不能击穿M1A2坦克的正面装甲。所以,理论上,美国的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不是M1A2坦克的对手。实际上真会是这样吗?非也!3000辆M1A2坦克会被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“屠杀”。
下面是美国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与美国3000辆M1A2坦克对决的场景之一:3000辆M1A2坦克排好密集阵型,为了能够让火炮射程够得着密苏里号战列舰,坦克需要距离密苏里号战列舰足够近,队形还很密集。由于坦克炮只能直射,因此,3000辆坦克无法全部发扬火力,再者,3000辆坦克不论怎么排列都做不到能够同时对密苏里号开火,只能是车轮战,分批次进入开火阵地。密苏里号战列舰则采取处于坦克火炮有效射程外,这个距离绝对安全,然后也不管使用什么弹种,9门406巨炮任何一枚弹种的弹头都足以让几辆M1A2坦克满地打滚。406毫米巨炮不需要直接命中就可以把坦克掀翻,直接命中震也得把坦克震裂,乘员就不用考虑活命了,没这个可能性,即便是密苏里号主炮的炮弹密集爆炸的热浪也能把乘员烤熟。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还有20门127毫米副炮。
当然,还有一个场景:密苏里号战列舰停在码头上,M1A2坦克分批次进入到几十米距离位置,由于密苏里号战列舰火炮高度限制,这个距离属于射击死角,然后坦克火炮就开始对密苏里号战列舰进行切割式的打击。这批坦克炮弹打完就回去吃饭休息玩玩手机,下一个批次进入阵位继续射击,如此往复,直到密苏里号战列舰报废为止。问题是有这样打仗的吗?
所以,从实战角度来说,用3000辆坦克对战一艘战列舰,坦克完败,而战列舰顶多是消耗一些弹药而已。
(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,欢迎关注兔哥哨位,欢迎探讨评论,图片来源网络)
这是属于没有军事常识的问题,坦克和战列舰一个是地面战之王,一个是对地攻击的水面弹药库,两种武器的战场根本不是一个领域。如果把3000辆坦克摆放在岸边去和战列舰对抗,肯定会被炸的灰飞烟灭。
坦克之所以被称为陆战之王是因为坦克有三大性能,火力,机动性和防护力,如果把坦克摆在岸边和战略舰进行互相射击,让我想起了海湾战争时,萨达姆为总统的伊拉克的战争行为。把坦克埋在沙漠里抵美军的坦克集群,结果不动的伊拉克坦克,被美国移动的坦克打的丢盔卸甲,被炸的乱七八糟。
坦克的有效射程有多远?不会超过10千米。而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呢?至少炮弹攻击距离得有20千米吧,从中可以看出坦克炮面对战列舰的炮根本是无能为力的,坦克只是被攻击的一方。难道你想让战列舰和坦克在5公里之内进行互相射击吗?海岸边有坦克集群,战列舰会跑到这么近的距离进行攻击吗?如果真要打起来,战列舰始终在坦克炮的射程之外对坦克炮群进行单方面攻击。
所以用3000辆坦克和一艘战列舰进行对抗,本来就是无稽之谈,不过玩游戏倒是可以的,但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。怎样对付战列舰呢?当然是海军对海军,非得用坦克对付战列舰也应该用榴弹炮,也不能用坦克的加农炮。怎样对付坦克呢?当然是坦克对坦克。所以军事力量有可能还是要全面发展的,军事力量不能有短板,关键是有实力,有能力做到这一点,这一点才是最难的。
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,胜败乃兵家常事,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,不存在一个国家铁定能打过另外一个国家的情况,我们这里谈论的“能打过”或“打不过”,都是从军事、政治、经济等几个方面综合对比进行的主观猜测,毕竟阿提拉的崛起没赶上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,没人能准确把握变化无常的历史脉搏。
我们要肯定阿提拉的绝世才能,“上帝之鞭”绝不是浪得虚名,成长于罗马宫廷的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对罗马的内部结构和内政外交研究颇深,几乎是一个“罗马通”了,在继承了鲁嘉的位子以后,带领统一的匈人帝国迅速发展崛起,经常找茬掐架,靠着骁勇铁骑南征北战,对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造成极大的打击。然而如若将阿提拉置于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,阿提拉未必能尝到什么甜头。
第一,阿提拉的匈人铁骑对抗罗马的齐整阵型,未必能赢。匈人骑兵机动性强,破坏性大,但组织纪律性和兵种配合性略差,优缺点都很明显。罗马帝国战士训练有素,兵种配合及工事设置战力强劲,匈人军队和罗马军队硬磕并得不到什么好处,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,这一弱势,即便在对抗分裂的东罗马帝国和西罗 马帝国时,都十分明显。
第二,阿提拉强大的军事联盟并没有那么稳定。阿提拉的军事联盟里包含了阿兰人、萨克森人、东哥德人、赫鲁利人等大量蛮族,这个联盟实质上并不稳定,远不及先进文明和政治体制揽挟下的罗马集团,阿提拉的联盟足够庞大,但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怕也不会在军队数量上输给他。
第三,后勤保障上阿提拉也不一定能刚得过罗马帝国。阿提拉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钻了周边国家四分五裂的空子。南征北战最终打得都是后勤保障,单靠烧杀抢掠是养不活一支军队的。而按提拉的后勤之薄弱,在阿提拉被迫撤出意大利的时候就得以体现。全盛的罗马帝国国富民强,抵御奔袭而来的阿提拉大军,应该不在话下,如果愿意的话,来个反杀应该也没太大问题。
不过战争本无定法,历史不容假设,没人能断定如果两者兵戎相遇罗马帝国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,毕竟阿提拉的雄才也为匈人大军增添了几分胜算。
先直接上结论再分析吧:在冷兵器时代军事科技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,军事体制和国家实力均占优的罗马帝国在巅峰时代能够打赢阿提拉。
在开始分析之前,我们可以先看看交战双方的概况,并界定“巅峰罗马帝国”这一概念。
阿提拉(406-453年)是5世纪时的匈人首领,缔造了短暂存在的“匈人帝国”,是有着“上帝之鞭”称号的令人畏惧的统治者。阿提拉统治期间曾多次与处于衰落中的罗马帝国交战,对帝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发起过多次军事行动。阿提拉曾摧毁了意大利北部军事重镇阿奎利亚,并一度迫使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放弃拉文纳、逃往罗马。453年阿提拉突然逝世,他逝世后不久,诸子为争夺统治权相互内战,这也导致匈人帝国迅速解体。
至于罗马帝国的巅峰期,史学界一般认为是在安敦尼王朝的“五贤帝”(96-192年)时期,其疆界的最大值出现在图拉真(98-117年在位)时期,此时地中海完全成为罗马的内湖。图拉真统治期间,罗马帝国的对外战争几无败绩,主要事迹是赢得达契亚战争和帕提亚战争的胜利。罗马军队一度攻占帕提亚帝国首都泰西封、扶植了亲罗马的傀儡政权,这时罗马帝国的边境东起两河流域,西达不列颠,南至埃及、北非,北抵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达契亚。
在确定了比较对象之后,我们可以看看阿提拉与衰落的晚期罗马帝国之间的交战记录。总体来看,阿提拉占据明显优势,但他在沙隆会战的决定失败令其元气大伤。
440年,阿提拉率匈人军队渡过多瑙河,劫掠了伊利里亚地区和色雷斯地区。
441年,阿提拉率军进攻巴尔干半岛,先后攻陷了马古斯、费米拉孔、辛吉杜乌姆等城市,但罗马军队于442年时击退了阿提拉的攻势。
443年,匈人军队占领了整个巴尔干半岛,并一度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,但由于攻城乏术作罢。
447年,阿提拉第二次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,但依然无法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。
451年,阿提拉集结一支由多民族组成的混合军队进入高卢,在奥尔良地区与西哥特和罗马联军相遇,随后双方爆发了著名的沙隆会战,阿提拉被联军击败、停止了进军西欧的行动。
452年,阿提拉侵入北意大利、摧毁了重镇阿奎利亚。随后与罗马议和,撤回本国。这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。
我们必须承认,阿提拉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、无愧于“上帝之鞭”之名,但他对罗马的军事胜利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马帝国陷入分裂、多面受敌的状况。而从沙隆会战的结果来看,即使是衰弱的西罗马帝国,在集结全国之力的情况下也仍然能够在正面交锋中击败阿提拉。基于这一现状,阿提拉的对手如果是图拉真皇帝(下图)治下的鼎盛罗马帝国,他的胜算想必不会太大。
军事体制方面,罗马军队强调多兵种协同作战、善于修筑野战工事,著名的“三线战术”则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,这使得罗马军队无论是面对步兵强悍的日耳曼人、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希腊化军队,抑或是拥有强大骑兵的帕提亚帝国都能找到制胜之道。更重要的是,装备弩炮、抛石机等重武器的罗马军队拥有匈人所不具备的攻坚能力。罗马行省的驻军和辅助部队的存在,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匈人军队对边境地区的骚扰、防止匈人进一步深入内地。相较之下,匈人的优势仅在于骑兵,其步兵远逊于罗马,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较差。考虑到战法的相似性,罗马军团完全可以借鉴对抗帕提亚骑兵的经验、有效对抗无马镫的匈人骑兵。
国家实力方面,匈人帝国也显然无法与罗马帝国相提并论。所谓“匈人帝国”实际上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、没有完备的国家机构,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阿提拉的个人权威。从阿提拉死后匈人帝国迅速解体的现实来看,真正直属于他的作战力量只有匈人本部,阿兰人、赫茹利人、东哥特人等部族仍然保持着独立地位、阿提拉本人并无直接指挥他们作战的权力,其军事实力不宜高估。相较之下,鼎盛期的罗马帝国在人力(6000万人口)、财力和军队数量(30万常备军团部队,如果计算辅助部队还会更多)上都具备明显的优势,足以在一次战役中投入5万以上的大规模兵力。此外,罗马军队还能利用地中海成本低廉且便利的海运,有效整合帝国资源对抗外敌。
综上所述,笔者认为,图拉真时代的巅峰罗马帝国足以完胜阿提拉的匈人帝国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406阵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406阵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